首頁>資訊 >
熱資訊!漸漸寡淡的3·15,日趨炙熱的新能源 2023-03-15 08:57:02  來源:36氪

還有半天時間,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又將徐徐拉開帷幕。


【資料圖】

作為旁觀者,結合過往幾屆曝光的內容,已經能夠提前預見“溫和”大概率會是其再次針對車圈的態(tài)度。

“總感覺有點變味兒,沒有那種力度了?!?/p>

的確,相比曾經山呼海嘯般的主動進攻,這場被冠以太多光環(huán)的盛宴正在變得寡淡,就是不爭的事實。

可即便如此,央視3·15晚會仍有著它存在的意義,就像是一把被正義之氣所籠罩的法杖,明晃晃的佇立在那里,起到對于各個行業(yè)的震懾意義。

所以今晚,依然值得去全程收看,見證一些“投機倒把者”被曝光。

相比之下,今天這篇文章,更想把視線聚焦在車圈之中,尤其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新能源市場。

別讓信任被辜負

無論承認與否,電動化轉型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

作為論據,從乘聯會發(fā)布的終端成績單來看,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達到49.6萬輛,同比增長56.1%,環(huán)比增長27.5%。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3.9萬輛,同比增長61.0%,環(huán)比增長32.8%。

與此同時,2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fā)滲透率達到30.6%,較2022年2月的21.6%,提升9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45.7%。

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31.6%,較2021年2月的21.7%,提升10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更是達到52.9%。

進而將視角放大,試問為何新能源市場會迅速變得這般炙熱?難道只是因為那張所謂“綠牌”政策的收緊?難道只是因為油價的瘋狂上漲?

實際上,因為樣本容量足夠巨大,勢必會有部分消費者帶有類似的想法。但對于更多消費者而言,尤其是那些動輒下訂幾十萬元新能源車的用戶,牌照與使用成本必然不是促使他們做出決定的關鍵。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釋只剩:相比燃油車,電動車的綜合產品力已經實現多維度的反超,譬如駕駛質感、動力性能、智能化體驗甚至相關服務等等,所以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訂單,順勢催生出多款現象級的產品。

可即便整體繼續(xù)向好,但身為全新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出現了陣痛。一些車企的迷之操作,嚴重辜負了部分消費者的信任。

據市場監(jiān)管總局網站發(fā)布消息,2022年該平臺接收新能源車投訴舉報1.6萬件,同比增長62.84%。其中,合同問題、質量問題、虛假宣傳問題增速較快,分別同比增長126.33%、77.35%、75.65%。

而大家的主要訴求聚焦在:售后服務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諾;行駛中突然熄火、漏油、發(fā)動機異響、剎車轉向失靈、電池模塊損壞;發(fā)布虛假信息,誘導消費者簽訂不公平格式條款,減輕車企責任等等。

當然,看到上述一條條赤裸裸的指控后,雖然并不想逐一具體點名,但還是歡迎大家對號入座。畢竟,只有徹底整治了種種“亂象”,中國新能源市場才能告別野蠻生長的時代,從而進入到良性且健康的循環(huán)之中。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想要肅清無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無論政府層面、監(jiān)管機構層面,還是車企層面、消費者層面,都需共同付出更大的努力,推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標準與認知。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迎來真正量變引發(fā)的質變。

“價格戰(zhàn)”背刺老用戶?

實際上,每年央視3·15晚會前夕,都是各家車企最為緊張的時刻。根本原因,還是生怕自己會突然登臺,成為這場盛宴的主角。

借此契機,復盤車圈過往多年較為令人深刻的幾次曝光,相信能夠喚起記憶的一定是:2013年大眾DSG變速箱質量缺陷、2015年日產、大眾、奔馳4S店小病大修、2018年大眾發(fā)動機設計隱患、2021年寶馬信息安全問題等等。

細心的讀者想必已經發(fā)現,被“偏愛”的更多還是合資品牌。至于今晚究竟誰會上榜?會不會延續(xù)規(guī)律?答案很快就將揭曉。而作為旁觀者,能做的只剩拭目以待。

相比之下,接下來的篇幅,準備展開聊聊的同樣是與消費者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東西。話不多說,直接切入正題。

“價格戰(zhàn),價格戰(zhàn),還是價格戰(zhàn)?!?/p>

最近一段時間,這可能是彌漫在整個中國車市最震耳欲聾的關鍵詞。至于起因,還要從年初特斯拉那次“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突然官降聊起。

即便這家美國車企深知會遭到老車主大面積的維權,深知會讓品牌信任度降至冰點,深知會催生出更多的“等等黨”,卻依舊把Model 3與Model Y分別拉到了22.99萬元與25.99萬元的在華歷史最低價。

好在,僅從2月乘聯會發(fā)布的銷量成績單來看,這家美國車企還是取得了其想要的結果。由此將視角放大,此刻的中國車市突然一片血腥。價格戰(zhàn)之下,競爭與內卷的激烈程度只能用“恐怖”所形容。

就目前的狀態(tài)而言,無論強者也好,弱者也罷,紛紛不約而同的調低了對于2023年的預期,主動自保與被迫求存,成為了大家唯一能做的兩件事。畢竟,身處充滿荊棘的叢林中,“活下去”顯得最為重要。

而站在終端消費者的角度,車企的“苦悶”他們并不能共情。反而,對于大多想要購車的新用戶來說,正在被幸福的情緒所籠罩,因為2023年真的是物美價廉的最佳節(jié)點。

可對于那些老車主來說,尤其是那些剛剛決定入手的“韭菜黨”,突如其來的價格戰(zhàn),令該群體感受到的則是深深的背刺。望向更深處,也是一次行業(yè)定價體系與品牌信任度的崩塌,后續(xù)大概率還會引發(fā)更多的連鎖反應。

或許,也恰恰因為這樣,以理想為例迅速推出了90天保價政策,承諾有效期內如果出現波動則主動退還差價。而身為“競爭隊友”的蔚來,也重申不打價格戰(zhàn),不會以降價回應當前的市場波動。

總結下來,其官方認為,“當下的降價還是由于汽車向智能電動轉型而出現的周期性波動,主要降價的還是以部分產品競爭力有限的合資品牌燃油車型,這種技術革命帶來的周期性波動,不是通過價格戰(zhàn)就能穿越的,需要堅持品牌價值?!?/p>

寫到這里,文章臨近尾聲,借著央視3·15晚會即將開幕之際,仍想朝著各家車企呼吁:“放下那些自私自利,將消費者的權益放在首位?!?/p>

不然,主動亦或是被動種下的惡果,只會帶來巨大的反噬……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