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消費 >
沈陽9歲男童遭10歲學生欺辱 導致重度抑郁 校園霸凌低齡化 2021-01-18 14:00:41  來源:騰訊網(wǎng)

孩子都九歲了,卻連續(xù)幾天尿床,媽媽很困惑,就留心觀察了一下孩子,結果發(fā)現(xiàn)了更反常的情況:原本開朗活潑的男孩,開始害怕見陌生人,眼神飄忽不定,夜晚經(jīng)常從噩夢中驚醒。孩子怎么了?驚恐的媽媽拉著孩子直奔沈陽最權威的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媽媽卻徹底崩潰了!

經(jīng)診斷,孩子被確診為重度抑郁癥!可孩子才九歲,一個連抑郁是什么都說不清楚的年紀,怎么會犯上重度抑郁癥。是醫(yī)院誤診還是有其他隱情?在媽媽的追問下,小男孩說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了。

又是一起校園霸凌,已經(jīng)見多不怪,但,深扒背后,卻讓人感到從未有過的害怕,為什么這么說呢?

先來看涉事孩子的情況。小男孩今年9歲,而欺負他的孩子也才十歲!明顯低齡化!以往我們關注到的校園霸凌,當事人基本在初高中階段,這次直接換成了十歲的小孩!低齡兒童之間出現(xiàn)霸凌,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有人可能會說,孩子這么小可能只是鬧著玩。那來看看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發(fā)時,男孩和小伙伴們一起去學校廁所,被管理廁所的高年級值日生攔住,值日生先是罰站他們,接著又讓他們跪下磕頭,幾個小男孩被嚇得大哭,值日生卻要求他們喊出“大爺饒命。”

前后持續(xù)了半個小時多,小男孩都被整哭了,卻還不放過,這明顯超過了打鬧的限度,就算說霸凌不貼切,但,肯定也不是鬧著玩。

事情的發(fā)生已經(jīng)讓人很害怕,但,事情的處理更讓人氣憤又恐懼!

事發(fā)后,男孩母親找對方家長要說法,對方家長卻說:“孩子小,鬧著玩的事”聽這語氣沒有絲毫的歉意。更可氣的是,她居然說出“我們孩子小時候也跪過。”無法證實這是不是真的,但,以此來回應男孩母親,這就過分了!

按照她的邏輯,自己遭遇過不幸,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去制造更多的不幸和傷害,假如她的孩子真的被欺負過,她當時真的只是默默承受嗎?比起孩子的霸凌,這位家長的言論更讓人氣憤,也隱約透出了熊孩子為什么會去欺負別人--不明事理的家長錯誤的家庭教育!

再看看學校的態(tài)度,事發(fā)后,學校做了一定的調查,并將兩方家長約到一起進行了溝通,但,既沒有對欺凌者采取措施,也沒有對小男孩提出補償。而,在當?shù)亟逃块T出具的一份文件上,學校被認定為積極作為。

更詫異的是,文件建議家長走司法程序,學校按照法院判決承擔責任。走司法程序并沒有錯,但作為主管部門,不深入調查做出處理,卻讓家長去法院起訴,這怎么能讓家長信服呢?

目前,學校表示可以承擔孩子的治療費用,但,并無后續(xù)處理,男孩家長則希望可以給孩子轉學,換個環(huán)境,重新生活。

看似一件“普通”的霸凌,但,背后卻讓人不寒而栗,既是對校園霸凌低齡化的擔憂,也是對相關方反應的害怕,包括欺凌者家長理直氣壯的“正常”回應,這真的正常嗎?

這也側面說明校園霸凌為什么會發(fā)生。作為家長,自己講道理,三觀正,才能培養(yǎng)出心智健全,價值認知正確的孩子,不問對錯的包庇袒護就是在縱容惡行,只會將孩子推向深淵。而學校,比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學校有溫暖,有擔當,才能培養(yǎng)出有責任感,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人才!

關鍵詞: 校園霸凌低齡化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