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多少加到多少?哪些因素影響中國平均壽命? 2023-06-19 10:20:07  來源:匯世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多少加到多少?

在28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記者了解到,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2015年的20.1/10萬、8.1‰、10.7‰下降到2019年的17.8/10萬、5.6‰、7.8‰。由此可見,中國人生命又頑強了,活的更久了,死亡率已經大大降低了!

目前,我國的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已經優(yōu)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這和我國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xù)加強,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有著極大的關系。

2018年77.0歲。2019年5月,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2018年我國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0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

人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1978年為68.2歲。2015年,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1960年增長32.99歲。

從全球來看,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在過去的15年里,世界的預期壽命增加了大約5年。2015年,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1.4歲,中國早在2010年就達到了這一數(shù)字。

哪些因素影響中國平均壽命?

積極因素:經濟收入

如果把中國當代人均GDP畫成一條曲線,把近60年的平均預期壽命也畫成一條曲線,兩者都是從西南向東北上升,經濟收入與國民預期壽命有一定的關系。

根據(jù)人口學家薩繆爾普勒斯鄧恩的說法,經濟收入和預期壽命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通過研究世界各國的經驗,普勒斯頓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出生在富裕國家的人比生活在貧窮國家的人壽命長。這個發(fā)現(xiàn)被稱為經典的“普勒斯頓curve”。

在不考慮遺傳、教育、醫(yī)療、環(huán)境等因素的情況下,根據(j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數(shù)據(jù),可以預計,當人均收入有很大增長潛力時,中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可以繼續(xù)提高。

消極因素:主要疾病的流行

經濟因素對預期壽命有積極影響,而主要疾病的流行是消極的。記者再次通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庫,列出了144個國家的預期壽命和艾滋病患病率的數(shù)據(jù)(有些國家沒有公布)??梢园l(fā)現(xiàn),非洲一些國家艾滋病患病率較高,預期壽命較低,而歐,美、日等國家艾滋病患病率較低,預期壽命較高。世界上艾滋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是斯威士蘭, 非洲,患病率為27.73%,預期壽命僅為58.9歲。

關鍵詞: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具體怎么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