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公理與人心交織,從星巴克論食品安全 2021-12-15 13:35:06  來源:36氪

“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訓無疑最能詮釋食物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性。而最近,星巴克就在中國人最看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上踩了雷從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隔夜過期仍使用——潛規(guī)則or疏忽大意?

進入中國市場22年以來,星巴克中國一直聲稱致力于執(zhí)行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堅決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并且在官網上給出承諾:“以行業(yè)最高標準為基礎,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標準?!?/p>

然而,新京報的記者近日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臥底調查發(fā)現,在所謂的“金標準”下,一些門店觸碰了食品安全的紅線:食材過期后仍繼續(xù)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質期,有的食材被人為“延?!币恢?;承諾“開封后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記者臥底多日后發(fā)現,上述亂象并非偶發(fā),在利益驅使和監(jiān)管疏漏下,有些門店奉行著食品安全的“潛規(guī)則”。

一石激起千層浪。倘若是食藥監(jiān)局在例行抽查中檢測出上述問題門店尚可以用疏忽大意來借口搪塞;但記者的臥底錄像所揭露的一定是門店中最真實最不可告人的情況。在這一辯無可辯的鐵證之下,星巴克中國第一時間發(fā)文稱已于第一時間關閉兩家門店,并表示“深感震驚”。

而星巴克的這一“震驚”也正像往烈火中倒油一般更加點燃了眾怒。公眾原以為這僅僅可能是個別門店存在的不規(guī)范行為,但正是星巴克的這一聲好似置身事外的“震驚”讓公眾重新開始思考——門店違反食品安全的行為會不會是星巴克“傳授”給各大門店的“潛規(guī)則”呢?

要知道,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會發(fā)生所有的矛頭全部指向了利益二字。本應過期處理掉的原料繼續(xù)使用、售賣無疑會大大削減成本開支從而賺取更多利潤,在此次事件中星巴克也正是看中了這部分“灰色利潤”而罔顧食品安全標準與顧客人身安全這兩條食品從業(yè)者的紅線,從而被大眾揭露出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行業(yè)生態(tài)已糜爛?

此次過期售賣、更換標簽絕不是星巴克第一次違反食品安全問題,而違反食品安全問題的也絕不止星巴克這一家。僅僅今年下半年,被曝光出食品安全問題的連鎖餐飲品牌就不在少數。

今年6月底,有記者應聘進入北京胖哥倆肉蟹煲門店進行潛伏調查,并曝光出使用隔夜死蟹當活蟹賣的“慣例”。

胖哥倆北京店使用的隔夜死蟹

今年9月,有大V臥底進入人氣網紅餐飲、人均消費200+的一緒壽喜燒蘇州某店進行調查,并曝出食材以次充好、回收再賣的情況。

店員自曝使用牛膝圓代替宣傳的澳洲M8和牛

使用鴨肝代替菜單上的鵝肝

吃剩的刺身二次上桌

以上種種令人瞠目的食品安全問題很難令人相信竟然發(fā)生在一家人均消費超過200元的網紅自助壽喜燒店當中,并且此店還常常大排長龍甚至一票難求。顧客選擇相信該店的食材宣傳、選擇相信該店高定價背后的高質量服務和衛(wèi)生,但門店卻以最消極、最囂張的姿態(tài)辜負了顧客的期望、違背了自身的良知和對于法律最基本的尊重,結果只能是也必然是自取滅亡。

除去上述兩者之外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數不勝數、不堪入目,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禁讓人發(fā)問:餐飲行業(yè)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否已經糜爛?

公理與人心交織——食品安全源于人心

自人類誕生之初食物便是維持生命的最重要來源之一,可以說食品的質量代表著生命的質量。而在尚沒有法律明確規(guī)范食品安全的舊時代,約束著人們提供衛(wèi)生健康食品而絕不以次充好的正是人們心中的道德與良知,其數十年如一日對于標準的堅持鑄就了人們口中稱頌的口碑,縱觀如今幾家百年老字號無不如此。

而在如今法律完備警鐘長鳴的新時代,食品安全問題卻頻頻被曝光,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人心不古。逐利無可厚非,但橫亙在人們頭頂的公理與安放在人心底的良知卻是我們逐利途中需要時刻銘記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鳥哥筆記”,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人心 公理 食品安全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