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自己給 iPhone 13 換屏幕將不再禁用FaceID,蘋果要放手第三方維修? 2021-11-11 21:22:30  來源:36氪

這將會摧毀(destory)一些本地的手機維修店。

這是 iFixit CEO Kyle Wiens 在確認 iPhone 13 屏幕被「上鎖」后,在推特上發(fā)出的感慨(或者是感嘆)。

iPhone 13 系列屏幕上的「鎖」其實就是在屏幕蓋板上設(shè)置了一個小芯片,通過軟件來使屏幕、FaceID 模塊進行配對。

圖片來自:Phone Repair Guru

倘若走非官方授權(quán)維修,更換屏幕后,F(xiàn)aceID 功能將會被禁用。iFixit 維修團隊已經(jīng)在實驗室中,用多臺 iPhone 13 驗證了初始一位 YouTuber Phone Repair Guru 的發(fā)現(xiàn)。

并在 iPhone 13 Pro 拆解報告之后,鄭重地發(fā)布了視頻與圖文來闡述 iPhone 13 上的小變化會給小維修店帶來「巨大」的影響。

換屏后 FaceID 失效。圖片來自:iFixit

就好似,蘋果的這一改動就像給了一個支點,輕松的把小維修店「掀翻」。

01 上鎖后,修 iPhone 13 屏幕,辦法有三

既然封堵了「漏洞」,當然會有許多辦法。

一是,加入蘋果的 IRP Program(獨立維修服務商),通過使用官方的服務工具包把新屏幕的序列號與芯片重新配對,從而完成維修。

二是,芯片級維修?!笩o非把這個小芯片重新焊到屏幕上,難不倒華強北」在 macrumors 的一則評論,看來華強北的手藝名聲在外。

三是,放棄 FaceID 功能,直接換。

引起熱議的「小芯片」. 圖片來自:iFixit

對于一,IRP 已經(jīng)在美國本土上線了一年多,但推進速度并不快,或者說效果不夠顯著。雖然不收加盟費,但需要考試、審核,有著一系列的「嚴苛」的合同與要求。

最關(guān)鍵的是零件需要從蘋果購買,這對于小型獨立維修店主來說,可是實打?qū)嵉纳倭艘徊糠质杖搿?/p>

Louis Rossmann. 圖片來自:YouTube

對于二,獨立維修商 Louis Rossmann 在其 YouTube 頻道里舉了個例子,來證明蘋果此舉所帶來的負面。

倘若用戶預期的維修費是 80 美元,按照以往,零件費 40 美元,人工費 40 美元。當加入芯片級維修后,維修時長、人工技術(shù)水漲船高,可能要分擔 60 美元,整體就需要 100 美元,遠超用戶預期,最終的結(jié)果是流失客戶。

而維持 80 美元的預期價,就有兩個解法,一是放棄 FaceID,走傳統(tǒng)方式,那最終還是會損失客戶;二是壓縮零件成本,用次品屏幕完成芯片級維修,最終維持現(xiàn)狀,只是這樣會喪失獨立維修商的口碑,最終還是會丟失客戶。

按照 Rossmann 的觀點,似乎都沒有一個好的方案來維持獨立維修商的現(xiàn)狀,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把客戶推向蘋果的官方維修或者授權(quán)維修。

當然,他也開了個小玩笑,蘋果的這個做法相當高級(genius),可惜的是這個改變正在摧毀(destory)他的事業(yè)。

其實不止是 Rossmann,許多獨立維修人員都認為蘋果此舉可能會改變整個 iPhone 的維修市場格局。

美國 Fruit Fixed 連鎖維修店創(chuàng)始人 Justin Drake Carroll 表示屏幕更換約占維修總收入的 35%,而此前曾一度高達 60%。他們一直在壓低屏幕維修所占收入的比例,以讓企業(yè)良性發(fā)展。

「未來,第三方維修屏幕可能最需要的就是顯微鏡?!?/p>

02 妥協(xié)方案:給一個軟件更新,解綁

蘋果 iPhone 13 屏幕維修事件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都認為此舉是在「爭奪」維修權(quán)。今年 7 月,美國總統(tǒng)拜登指示 FTC 草擬維修權(quán)新規(guī)范,「允許一般人自行或者在獨立維修店內(nèi)維修,而非找原廠?!惯@也算是近年維修權(quán)運動所取得的一個小進展。

面對多方的質(zhì)疑、指責或者建議等等,蘋果在 11 月 9 日向 The Verge 反饋,「我們將會在后續(xù)的軟件更新中,移除屏幕與 FaceID 綁定狀態(tài),以方便維修。」

只是,The Verge 還指出蘋果并未說明這個軟件更新何時到來。

無論如何,這則聲明也表示蘋果已經(jīng)向獨立維修商做出了妥協(xié),未來維修屏幕時,「顯微鏡」可能也不再必需。

而在國內(nèi),iPhone 13 屏幕維修上的改變并未激起多大的「水花」,主要是由于 iPhone 13 系列剛剛發(fā)布,并未有大規(guī)模維修。而另外則是今年購機送 Apple Care+ 的策略,讓許多人沒了后顧之憂。

MacBook Pro 內(nèi)存升級。圖片來自:YouTube

包括 MacBook Pro、iPad Pro 等等設(shè)備,蘋果硬件設(shè)備一體性越來越高,幾乎把所有的元器件都焊接起來,芯片級維修已不再罕見,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類似給 iPhone 更換內(nèi)存,給 MacBook Pro 增加內(nèi)存等等服務,即使再加上 iPhone 13 系列的屏幕,也依然能被不少國內(nèi)維修商吸收。

反而,對于個人來說,只要蘋果不為 iPhone 13 系列推送相應的固件升級,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購買元器件,自行更換維修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

03 爭來爭去的維修權(quán),大企業(yè)看重的是信息

給硬件編號,并寫入系統(tǒng),進行鎖定,限制一些第三方元器件的舉措,蘋果其實已經(jīng)實行了很多年,早年的 TouchID、電池、屏幕、攝像頭等等都有之。

只是此前多是限制功能,比如 TouchID 更換后無法工作,電池更換后彈窗提示,非原裝屏幕不支持原彩顯示,攝像頭功能不全等等。此次將兩者綁定,限制維修(或增加維修難度)尚屬首次。

在 iPhone 13 系列上,揚聲器也從屏幕轉(zhuǎn)移到機身中,另外,屏幕集成了觸摸層與顯示層,從而減少了排線數(shù)量。理論上來說,「集成化」的改變其實讓屏幕更易維修。

iPhone 13 系列 FaceID 內(nèi)組件排列更為緊密。圖片來自:微機分

但基于設(shè)備安全,以及避免黑產(chǎn)配件產(chǎn)業(yè)鏈,系統(tǒng)之中設(shè)置的「軟件鎖」反而讓屏幕維修更難了。

對于安全這則理由,一些獨立維修商不認為能站得住腳,畢竟多花個 15 分鐘時間就能把原來的屏幕 IC 芯片移植到別的屏幕上,同時再啟用 FaceID。倘若真的是避免惡意破解,要么把配件的序列號寫入 A 系列芯片物理級模塊中。

不僅是美國的獨立維修商,歐洲的一些同行也在向有硬件業(yè)務的科技企業(yè)爭奪所謂的「維修權(quán)」。

同樣,不僅是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也在游說,阻止「維修權(quán)」法案的生效。除了設(shè)備安全因素,企業(yè)們也擔憂非專業(yè)的消費者在維修過程中受到傷害。

歐洲的「維修權(quán)」實則是為了環(huán)保。圖片來自:ethicalconsumer

事實上這些科技巨頭更擔心的還是自己的發(fā)展。微軟總裁兼首席法務官 Brad Smith 就表示,「維修權(quán)」的立法對于微軟的發(fā)展來說是一種危害。

危害并非來自于獨立維修商的存在會「吃掉」大企業(yè)們售后利潤。相反,大企業(yè)有著相當體量的售后體系,配件的采購、存儲,售后服務人員的培訓,損壞零件的回收與無害化處理等等都使得售后運營成本頗高。

也客觀的導致了蘋果、微軟等大企業(yè)官方維修價格的居高不下。但高昂的維修費并未轉(zhuǎn)換成利潤。蘋果在答復美國國會議員反壟斷問詢時就表示,「自 2009 年以來,每年維修服務的成本支出都超過了維修業(yè)務所產(chǎn)生的收入」,表示售后真的不賺錢。

無論美國還是歐盟,維修權(quán)法案一旦通過,為了支持普通消費者的自行維修,或許可能要求企業(yè)們向外公布產(chǎn)品電路、運行原理、硬件組裝圖,對于它們來說,這些信息的泄露,才是對企業(yè)「發(fā)展的危害」。

黑客組織 REvil 曾盜取蘋果圖紙而勒索蘋果.

根據(jù)這些原理圖,仿制、翻新的門檻將會降低,更多「如假包換」的產(chǎn)品涌入市場,無疑會失去對市場的掌控力。蘋果的 IRP 之所以有著嚴格的掌控,也有基于市場穩(wěn)定的考量。

「有能力還是上官方吧?!?/p>

這是在 iPhone、MacBook Pro 遇到問題之后,多數(shù)人的選擇。的確,官方的售后維修很少踩雷。但超出保修時間之后,我們又陷入兩難境地,要么官方維修費超過設(shè)備價值,要么鋌而走險選擇三方。

無論「維修權(quán)」是否通過,想要維持穩(wěn)定的售后體系,科技大企業(yè)所考量的應該是如何吸引消費者走官方渠道,而非是把硬件軟件捆綁在一起,從而拋出一個大大的難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范兒”(ID:ifanr),作者:杜沅儐,36氪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關(guān)鍵詞: 第三方 屏幕 蘋果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