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圖片 >
海淘假貨多:奶粉罐上掃出微信個人公眾號 2018-07-16 14:45:41  來源:新華社

隨著消費升級,中國消費者海外購的需求愈發(fā)強烈,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興起和微信圈“人肉”代購的出現讓消費者“足不出戶淘遍全球”。但同時,隨著“海淘熱”的持續(xù)升溫,商品真?zhèn)舞b定難、退換處理難等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

海淘“淘”到疑似“假”寶貝

新手媽媽趙女士最近在某海外購網站購買了10罐高培冰純羊奶粉。隨后趙女士發(fā)現,沖調出來的奶粉不僅底部有黑色沉淀物,而且全英文罐體上的二維碼還掃出了個人公眾號。當寶寶喝到第二罐的時候甚至出現滿臉濕疹的情況。她向商家索要清關證明被拒,商家以商業(yè)秘密為由在為趙女士提供的奶粉采購單上,將采購時間、條碼等做了馬賽克處理。趙女士認為對方銷售給自己的奶粉是假冒偽劣產品,但是商家讓其出具假貨的鑒定證明。最終,經過深圳消委會調解,商家退回了其未開封的8罐奶粉。

2015年8月26日,河南省平頂山市消費者張先生在淘寶網一品全球海外購花費9180元購買了一塊歐米伽男表。2018年3月27日,他發(fā)現表走得有點快,于是到鄭州歐米伽售后去維修,歐米伽售后負責人告知張先生此表為仿冒產品,不予保修。雖經當地消協調解,但因張先生無法獲得產品真假鑒定證書,賣家不予退貨,張先生維權無果。

中國消費者協會商品服務監(jiān)督部主任皮小林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隨著‘海淘’的興起,跨境電商平臺的投訴量呈顯著增長趨勢。中消協現在每天收到的跨境電商問題投訴咨詢主要集中在跨境電商平臺疑似售假、售后維權困難、進貨渠道難判斷等方面。”

“支持專柜驗貨”成空談

疑似假貨,但是又不確定,找商家維權卻又無憑無據,這讓許多“海淘”消費者十分糾結。而對于這些人的遭遇,國內代理商卻并不支持為他們提供“專柜驗貨”。

“消費者‘海淘’遇假后,商家一般要求消費者出具正規(guī)檢測機構或品牌商假貨檢測報告,但由于檢測費用、檢測機構渠道、檢測標準等因素,消費者通常無法出具正規(guī)渠道的檢測證明,只能憑手感、觸覺以及使用情況等判斷疑為假貨。”皮小林說。

“由于受進貨渠道、專利產品商業(yè)機密保護等因素的影響,‘淘’來的商品很難得到國內代理商的正品鑒定。因此‘支持專柜驗貨’也就成了空談。”皮小林表示

2018年2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布2017年“雙11”網絡購物調查結果。在“海淘”商品鑒定方面,體驗人員實際購買了93個“海淘”商品,涉及37個品牌,但僅有19個品牌的商標權益人或授權人愿意對樣品做真?zhèn)舞b定,結果顯示16個樣品涉嫌仿冒。

那么,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是否能做出正品判斷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樂粉鵬對記者表示受限于檢測標準的缺位,第三方機構只能檢測產品是否滿足國家標準。消費者只有通過產品的購買渠道和一些產品的防偽標識來分辨真?zhèn)巍?/p>

真假難辨讓消費者的知情權難以得到保障,而記者調查發(fā)現多家跨境電商平臺不支持7日無理由退貨。這也直接剝奪了消費者的“后悔權”。這意味著,消費者一旦懷疑入手假貨,將面臨難以鑒別真?zhèn)吻译y以退貨的尷尬局面。

權威鑒定機構亟待建立

如何填補“海淘”商品鑒定空白,維護“海淘”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第三方鑒定機構和品牌方可以共建海淘產品鑒定中心,一方面鑒定質量,另一方面鑒定真假。同時應督促品牌方履行責任,關注消費者真假鑒定訴求。”皮小林說。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劍橋建議,首先需要在法律層面上進一步明確商標所有人的鑒定權利和鑒定義務與責任,其次明確銷售者對產品真實來源情況、獲得合法授權情況等負有保障和信息披露義務,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保護消費者知情權。

“據我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海淘’商品的鑒定標準,現實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找品牌商標的權益人或授權人鑒定真?zhèn)?。因此,?lsquo;海淘’消費越來越普遍的背景下,亟待探索建立適合現實需要的監(jiān)管機制和鑒定標準。”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國外品牌在華分公司可以開展真?zhèn)舞b定業(yè)務,同時鼓勵開辦針對海淘產品的第三方公立的鑒定機構。

劉俊海認為,品牌企業(yè)也應做好善意的風險提示,告知消費者如何識別真假。對于不講誠信的海淘平臺,監(jiān)管部門應及時納入失信黑名單。

關鍵詞: 假貨 奶粉 公眾號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