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不上班了,回家賣茶去? 2022-03-29 08:47:59  來源:36氪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長。

這段時間陸續(xù)爆出各大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裁員,比如京東、有贊、小鵬、阿里、蘑菇街等,員工排起長隊辦離職,工牌散落一地。

疫情反復、互聯(lián)網(wǎng)紅利勢微,面對工作的不確定性、不穩(wěn)定性,許多人紛紛表示想離開大城市,回農村去創(chuàng)業(yè)。

現(xiàn)在正值春茶、春筍大量上市的時候,許多人于是萌生了回家去做農業(yè)、賣土特產的想法。

我相信有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先不去評價這種想法的好壞,先和大家分享一些自身的經歷,幫助大家做更多的了解。

村長老家在安徽歙縣,是黃山毛峰、白茶的核心產地,海拔高、環(huán)境好,茶葉是全村留守農戶的經濟作物。

村長上周就送老媽回家去采茶,喝茶的人都知道,明前茶葉貴如金,目前好的鮮葉價值在100元左右。

但早茶,茶農起早貪黑,一個人一天也就采兩三斤茶葉而已。

那么如果回家做茶葉等土特產生意,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01有貨難收

許多人以為自己手上有個二三十萬的資金,就可以直接回家收購茶葉或者其他土特產的了,這完全想的太簡單了。

1、本地商販競爭

其實每一個村子里面,都有一些人常年在本地收購茶葉等土特產的,他們也許是本村人,也許是本村人帶來的外地老板。

對于村民來說,和這些老板不僅認識的時間久,而且給價格、給錢也很爽快。

每到收購的時候,許多村民就會主動的把土特產送到他們的收購點。

你作為一個新來的收購商,哪怕你是本地人,一開始也不一定能夠收到很多貨。

要知道,收到貨的多少,決定了你這一天的收入。

2、好貨要搶

除了本地商販長期經營的商譽優(yōu)勢外,好貨也不是完全等著客戶送上門來的,畢竟一個村子里面,每天的產量是有限的,搶到貨就成了核心。

比如村長前幾年回家收購茶葉的時候,就需要幾個村子里面來回跑,去晚了就被別人拉走了。

為了收到好茶葉,還要去到各個山頭上去收。

為了能夠搶到足夠多的貨源,甚至每個村寨小組里面還要找一兩個本地幫手幫忙收購,這樣一天勉強才能搶到三五千斤的鮮葉。

但是你如果一開始不懂,哪怕你有現(xiàn)金,一天下來也不見得有茶葉。

3、學會辨好貨

買東西總有好壞的,茶葉、筍干、粽葉等土特產都是有產品級別的。

比如現(xiàn)在的鮮葉特級的價格能看到100,但是芽頭稍微大點就只能賣70左右了。

如果你不具備辨別品質好壞的能力,一天看似收了一兩百斤,實則虧損快小一萬了。

等到了最終制作的成品,虧損更多。

要知道商業(yè)的本質都是賺價差,成本越高,利潤越低,甚至是虧損。

4、貨源季節(jié)性差異

對于很多人來說,賣單一土特產的可能性比較低,尤其是像茶葉這種,就只有春季三四月,過完這個季節(jié)就沒有了。

你要么做批發(fā),要么自己同時做零售。

要么就是產量巨大,單靠一季茶葉、板栗、筍干等就能覆蓋全年的營收,但這種體量的極少。

但若是要做很多土特產的產品,那問題又來,你就要對很多土特產都要了解。

不僅要懂得品質,甚至還要知道加工制作。

畢竟純粹做第一道商販的利潤是很低的,只有做完了加工制造,才有機會多賺一點錢。

02有貨難賣

對于土特產產業(yè)來說,把貨收上來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制作。

對于沒有任何技術經驗的人來說,不會做,就是浪費錢。

同樣品質的貨源,別人做好之后市場上可以賣600,你卻只能賣三四百。

所以不懂做好貨,是要虧錢的!

關于制作好貨先不展開了,后續(xù)會和大家再細聊,其中的一些坑。

聊聊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怎么賣貨。

許多人把回家做土特產的生意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只要有貨就能賣出去,實則不然。

1、不要太相信個人好友

村長的手機里面有個兩三萬好友,人數(shù)的確不少了,抵得上一個普通的小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了。

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回家創(chuàng)業(yè)的理由之一,認為自己微信里認識了一些老板,有消費能力的人等等。

甚至在你發(fā)出告知,自己要回家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或者自己發(fā)了產品到朋友圈的時候,引來許多人的稱贊和咨詢。

但實際上,這些人變成購買用戶的極少,而且復購率還很降低。

為什么呢?

不是這些人沒有消費能力,也不是你和這些人沒有互動過,而是你認識的這些人根本就不是精準的消費客戶。

這和某些人創(chuàng)業(yè)是兩回事情,一個做了十年二手車的員工離職自己做二手創(chuàng)業(yè),大概率是會成功的,因為他的人脈、資源都是和二手車匹配的。

而你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或者想換個領域嘗試,多半是會失敗的,因為前面的積累都是負的。

2、多數(shù)新人沒有銷售渠道

除了微信列表里的好友不具備帶貨能力外,多數(shù)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也沒有其他靠譜的銷售渠道。

大家都是有了產品,再來找渠道。

渠道難找嗎?其實不難。

比如對茶商來說,茶季的時候直接去茶城市場就可以交易。

但這種交易方式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屬于靠天吃飯,碰運氣。

真正有實力的茶商,都有自己長期合作的渠道,茶葉還沒開始采摘,就有老主顧預定了。

所以不管你回家是賣地瓜、水果、茶葉、筍干、魚干等一系列的山貨,先問問自己,賣給誰?

3、別把創(chuàng)新渠道想的那么容易

還有一類人是因為每天刷抖音,看到老家的一些草根博主,甚至以往的條件都不如自己,竟然靠抖音實現(xiàn)了帶貨。

所以覺得自己有錢有經驗,回去拍拍短視頻,也能實現(xiàn)帶貨,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傳統(tǒng)渠道的積累。

不可否認諸如快手、抖音、社區(qū)團購等創(chuàng)新渠道的確可以走貨,但不要把別人之前的付出忽略掉,認為別人拍抖音賣土特產就是一蹴而就。

其實像抖音這樣的創(chuàng)新渠道,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對于很多新手來說,第一年拍抖音,多半是拍了個寂寞,更別說帶來巨大銷量了。

4、貨可以賣出去,賣好價格難

辛辛苦苦收的山貨會爛在手里面嗎?比如現(xiàn)在的早春頭茶?

當然不會,早春的頭茶都是搶著要的。

雖然不愁賣,但卻愁賣出個好價格。

其一你的制作工藝怎么樣,品級如何,貨品不好,賣高價難。

其二你真的懂貨品好壞嗎?同樣的貨,有的人能看600,你卻只能看到500,明顯給別人撿漏了。

但多數(shù)事實證明,新手賣貨,都很難賣出高價。

因為不懂行情,也不懂人情。

以上,就是村長和各位簡單從回家做農副產品生意的兩個角度做分享。

當然做農副產品的創(chuàng)業(yè)遠不止于此,比如資金、技術甚至是地方政策、土地、交通、存儲、發(fā)貨等等。

具體有很多細分的領域,比如家禽的養(yǎng)殖、農作物的種植等等,所以農副產業(yè)看起來是詩和遠方,但真正做起來就是刀山火海,有機會村長再和大家分享。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