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感謝信、隔離日記…疫情之下,這群少年穿上了紅馬甲! 2022-03-24 10:45:41  來源:嘉興市人民政府

3月17日,人民日報發(fā)布《感謝信、隔離日記……疫情之下,這群少年穿上了紅馬甲!》,點贊嘉善青少年參加防疫志愿服務,堅守防疫第一線。

一起來看原文:

感謝信、隔離日記……疫情之下,這群少年穿上了紅馬甲!

3月5日,嘉興嘉善縣發(fā)現(xiàn)一例初篩核酸檢測陽性人員,隨即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在那些忙碌的身影中,有一群少年,穿著紅馬甲,讓人溫暖又贊嘆。

“遇到第一個黃碼特別緊張”

“沈越濤同學發(fā)揮了模范帶頭作用,吃苦耐勞,展示了當代學生不畏艱險、勇于擔當?shù)木耧L貌,是我們社區(qū)防疫抗疫的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代表····”

3月16日,嘉善中學收到一份來自開發(fā)區(qū)(惠民街道)嘉湖社區(qū)的感謝信,來信對高二(7)班沈越濤同學在疫情期間,堅守最前線,投身抗疫志愿服務表示了感謝。

3月5日至3月7日,沈越濤一直守在防疫抗疫的第一線,馬甲、電腦、電話、喇叭,這些就是他的“武器”。他每天早早來到社區(qū),幫助社區(qū)工作人員搬運核酸檢測所需要的帳篷、桌椅等物資,核酸檢測開始后,也積極幫助工作人員維持現(xiàn)場秩序。當社區(qū)抗疫值班人員不足時,沈越濤再次站了出來,積極參與社區(qū)輪班工作,為前來咨詢、求助的居民提供幫助。

面對防疫工作,沈越濤從不懈怠,聯(lián)系送醫(yī)車輛、登記黃碼人員,對從外地返善的重點人員,也是一遍遍耐心地打電話確認信息。“志愿工作真的很辛苦,一直在搶時間,忙得團團轉,但同時也很充實,是人生當中很不平凡的經歷和體驗。”沈越濤說。

“遇到第一個黃碼特別緊張,甚至有些害怕。后來就習慣了,加上非常忙碌,也沒時間去想太多。”沈越濤笑得有些靦腆,他說自己一直很想做志愿,去年夏天臺風來的時候就想去做志愿者。“這次家鄉(xiāng)遇到了疫情狀況,我覺得自己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爸爸媽媽溝通后,便馬上去報名了。”

“因為有人需要,所以義不容辭”

“他們說還需要人手,我和同學不假思索就答應下來,加入了張涇匯社區(qū)志愿者的行列,竭盡所能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段文字出自嘉善信息技術工程學校17歲少年周銘揚在隔離期間的一份作業(yè)。自3月5日嘉善啟動應急響應以來,他和同小區(qū)的朋友徐偉康一起加入了社區(qū)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周六放學回家后,聽到社區(qū)工作人員說人手緊缺,需要志愿者,我們就立刻答應了。”周銘揚回憶起當天的場景,他和朋友從下午5點穿上防護服,直到深夜十一點才脫下。第二天天蒙蒙亮,二人又再次趕到一線,工作至中午12點,社區(qū)人員充足時,才回家短暫休息。

周銘揚說,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核酸采樣過程中的掃碼、隊伍維護、人數(shù)分組等,工作內容并不復雜,但是面對絡繹不絕的社區(qū)居民,有太多的細節(jié)要注意,太多的事項要說明。經過這兩天的志愿服務,兩名少年深感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辛勞,”能夠幫到他們的忙,我們感到很自豪,也很高興。“徐偉康說,他們加入這支隊伍的初衷很簡單,因為有人需要,所以義不容辭。

當兩位同學被問及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是否有過害怕時,少年們一致?lián)u搖頭,“我們對嘉善很有信心,我們兩個都是嘉善本地土生土長的,今后如果還有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加入。”

“小身體,大奉獻”

除了大哥哥大姐姐們,孩子們也參與到了防疫志愿服務中。

3月12日星期六,在家長的帶領下,縣逸夫小學五年級學生朱欣妍、丁敏瀟、任劉航、姚佳妮來到汾湖中路入口處,幫助社區(qū)工作人員一起宣傳防疫知識,查看健康碼、行程卡,為進出人員測體溫。小小的身影,不畏辛苦,在課余時間化身“志愿者”“宣傳員”“服務員”,為抗疫獻上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他們的無畏意氣與溫暖的赤子初心,終將融化寒夜冰雪,托起明日的朝陽。為他們點贊,為他們加油。

關鍵詞: 志愿服務 人民日報 深圳市寶安區(qū)郵編 北京地鐵9號線 深圳福田郵編 深圳市福田區(qū)郵編 廣州白云區(qū)郵編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